如何透過企業管理系統整合?壓鑄交流會揭示技術轉型藍圖
在智慧製造浪潮席捲全球之際,「壓鑄模具技術交流會」匯聚產官學專家,揭示了產業數位轉型的迫切性與可行方向。會議中的所有創新技術,從AI應用到3D列印,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核心:一個強大而靈活的企業管理系統。唯有穩固的數位中樞,才能將這些先進技術串連起來,真正實現轉型效益。
AI導入的挑戰:企業管理系統如何整合數據,加速瑕疵檢測?
陽明交通大學 – 謝君偉教授指出,以大型語言模型(LLM)為核心的AI技術,正徹底改變產業。工研院已合作開發基於LLM的AI瑕疵檢測系統,它能克服傳統YOLO技術在訓練樣本不足時精準率低下的問題。
然而,AI檢測的價值不僅在於「找到瑕疵」,更在於「預防瑕疵」。檢測出的數據必須即時回饋至企業管理系統 (MES),才能與工單、機台參數、物料批號進行關聯分析,形成數據閉環。一個優秀的生產管理系統能將AI的「點」串成優化製程的「線」,加速壓鑄產業的進化。
從節能減碳到永續經營:企業管理系統如何監控設備與能源效率?
台灣水研科技 – 洪建華董事長強調,冷卻系統是壓鑄業的能源消耗與品質控管關鍵。水垢阻塞不僅影響產品良率,更直接造成能源浪費。
定期清洗雖然必要,但「即時監控與預防」才是治本之道。透過在企業管理系統中建立設備履歷與能源管理模組,企業可以:
- 即時監控水路流量與溫度,設定異常警報。
- 自動記錄清洗與保養排程,避免人為疏漏。
- 將能源消耗數據與產能數據結合,計算單位生產成本,為永續經營提供決策依據。
3D列印的彈性製造:企業管理系統如何管理小量多樣的生產模式?
馬路科技 – 游鴻偉資深經理指出,3D列印年成長率高達21%,其應用已從打樣擴展到異形水路模具與終端產品的直接製造,特別適用於「不開模的小量生產」。
這種彈性生產模式對傳統ERP系統帶來挑戰。一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系統需要具備處理小量、多樣、客製化訂單的能力。從接收客製化工單、BOM表管理、生產排程到成本核算,系統必須足夠靈活,才能真正發揮3D列印的市場優勢,而非製造更多的管理混亂。
善用政府補助:企業管理系統如何簡化專案申請與流程管理?
工研院代表分享了多項政府補助計畫,如AI智慧化轉型、人才培育與SBIR等。然而,許多企業因申請門檻複雜、流程繁瑣而卻步。
申請補助的核心是「證明投資效益與執行能力」。一個資訊透明的企業管理系統正是最佳證明。系統內的生產數據、良率報告、成本分析能為計畫書提供有力佐證。此外,專案導入後的進度追蹤、資源分配與效益評估,也需要透過系統化的流程管理來完成,確保補助款項用在刀口上。



數位轉型的核心:MES/企業管理系統串連所有數據孤島
無論是導入AI、推進3D列印,或是申請政府補助,最終都仰賴企業內部的流程管理與資訊整合能力。從工單、生產排程、品質追溯到異常分析,若缺乏統一的數位平台,各部門的資訊將成為數據孤島,無法協同作戰。
一個整合式的企業管理系統(如MES),扮演著工廠大腦的角色,它能確保:
- 流程透明化: 從接單到出貨,每個環節清晰可見。
- 決策數據化: 管理層能依據即時數據做出準確判斷。
- 營運穩定性: 即使面對複雜製程與市場變化,也能維持穩定營運。
融合創新,產業突圍的關鍵力量
此次交流會清晰地描繪出,壓鑄產業的未來不僅是單一技術的堆疊,更是策略與系統的融合。產業升級不再只是選項,而是生存必要。唯有主動擁抱數位化,佈局AI與先進製造,並善用完整企業管理系統解決方案,將所有創新技術與管理流程有效整合,企業才能在國際競局中穩健突圍,創造新價值。


